[唐]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词分类标签: 山水诗 描写秋天 唐诗三百首

作品赏析

诗人以隐逸出名,此诗饱含清秋的逸兴,语言凝练自然。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开头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秋登兰山寄张五》这首作品热度为: 6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春晓
下一篇: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db:来源]
[唐] 柳宗元
[唐] 王翰
[唐] 王昌龄
[db:来源]
[唐] 王之涣
[db:来源]
[唐] 李商隐
[db:来源]
[唐] 杜甫
[唐] 李商隐
[db:来源]
[唐] 李商隐
[唐] 李白
[db:来源]
[唐] 杜牧
[db:来源]
[唐] 柳宗元
[db:来源]
[唐] 李白
[db:来源]
[唐] 王之涣
[db:来源]
[唐] 李白
[db:来源]
[宋] 辛弃疾
[db:来源]
[唐] 王维
[db:来源]
[唐] 王维
[db:来源]
[唐] 李白
[db:来源]
[唐] 白居易
[db:来源]
[唐] 王维
[db:来源]
[唐] 温庭筠
[db:来源]
[魏晋] 陶渊明
[db:来源]
[唐] 李白
[db:来源]
[唐] 杜甫
[db:来源]
[宋] 范仲淹
[db:来源]
[唐] 皇甫松
[db:来源]
[魏晋] 陆机
[db:来源]
[元] 马致远
[db:来源]
[唐] 杜牧
[db:来源]
[唐] 刘禹锡
[db:来源]
[唐] 杜甫
[db:来源]
[唐] 张继
[db:来源]
[宋] 郑思肖
[汉] 刘彻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03063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