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佚名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 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 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 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 垂涕沾双扉。

译文

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藏,那蝼蛄彻夜鸣叫而悲声不断。冷风皆已吹得凛冽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衣。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独宿于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夫君的容颜。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梦中良人归来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只恨自己没有鸷鸟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着颈子远望寄意,聊以自遗。只有倚门而倚立,低徊而无所见,内心感伤,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

1 云: 语助词,将的意思。

2 蝼蛄: 害虫,夜喜就灯光飞鸣,声如蚯蚓。

3 夕: 一作多。

4 鸣悲: 一作悲鸣。

赏析

此诗凡二十句,支、微韵通押,一韵到底。诗分五节,每节四句,层次分明。

惟诗中最大问题在于:一、“游子”与“良人”是一是二?二、诗中抒情主人公即“同袍与我违”的“我”,究竟是男是女?三、这是否一首怨诗?答曰:一、上文的“游子”即下文之“良人”,古今论者殆无异辞,自是一而非二。二、从全诗口吻看,抒情主人公显为闺中思好,是女性无疑。但第三个问题却有待斟酌。盖从“游子无寒衣”句看,主人公对“游子”是同情的;然而下文对良人又似怨其久久不归之意,则难以解释。于是吴淇在《选诗定论》中说:“前四句俱叙时,‘凛凛’句直叙,‘蝼蛄’句物,‘凉风’句景,‘游子’句事,总以叙时,勿认‘游子’句作实赋也。”其间盖认定良人不归为负心,主人公之思极而梦是怨情,所以只能把“游子”句看成虚笔。其实这是说不通的。盖关四句实际上完全是写实,一无虚笔;即以下文对“良人”的态度而论,与其说是“怨”,宁说因“思”极而成“梦”,更多的是“感伤”之情。当然,怨与伤相去不过一间,伤极亦即成怨。但鄙意汉代文人诗已接受“诗都”熏陶,此诗尤得温柔敦厚之旨,故以为诗意虽忧伤...


《凛凛岁云暮》这首作品热度为: 7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生年不满百
下一篇:孟冬寒气至
[db:来源]
[宋] 苏轼
[db:来源]
[清] 黄景仁
[db:来源]
[南北朝] 阴铿
[宋] 杨万里
[db:来源]
[元] 元好问
[宋] 李清照
[宋] 王安石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宋] 翁卷
[db:来源]
[宋] 苏轼
[db:来源]
[宋] 杜耒
[db:来源]
[魏晋] 陆机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03063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