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前江水磨碧铜,岸背菱叶翘赤虫。
    吴郎鬓丝生几缕,不羞月上扶桑东。
    羞见清波照人影,去时黑发吹春风。
    五年归来妇应喜,从此不问西飞鸿。
  • 我来清淮侧,梦得郑公书。
    开书一把玩,乃是三山图。
    山形雄且邃,笔画简而疏。
    纸幅不盈尺,万仞势有余。
    卷置怀袖中,意获寤已无。
  • 公来有余乐,所乐为郡间。
    讼稀聊自适,静胜以纾颜。
    清轩开晓幔,历历见淮山。
    山色洗新雨,佳期如可攀。
    代异鸡犬去,时平草木闲。
    试望天衢近,飞驾应此还。
  • 昔送之官东郡时,夜阑对酒风揭屋。
    君今淮海予再过,古驿依依老槐绿。
  • 原上一双兔,河中两尾鱼。
    兔皮空被褐,鱼腹不藏书。
    长跪置远意,故人情何如。
    二物本潜伏,谁言罝网疏。
    峥嵘岁亦晚,将驾归吾庐。
  • 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
    焙乾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
    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
    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
    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
    漫堆闲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
    而今制作已轻薄,比於古纸诚堪嗤。
    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稍推。
    五六年前吾永叔,赠予两轴令宝之。
    是时颇叙此本末,遂号澄心堂纸诗。
    我不善书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遗。
    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缣箱何所为。
  • 三后威灵远,层峦栋宇兴。
    衣冠汉原庙,歌舞魏西陵。
    日月融光盛,山河王气增。
    丛楹琢文石,连网络朱绳。
    碧瓦寒铺玉,重栏莹镂冰。
    粹仪神雾拥,法衮绣龙升。
    星斗罗容卫,轩墀侍股肱。
    宸踪耀璇牓,瑞羽集觚棱。
    閟殿深珠箔,雕垣界绮縢。
    笙从缑岭咽,云傍帝乡凝。
    龟组恭来诣,貂璫肃奉承。
    欲知归厚意,孝德自烝烝。
  • 寒草才变枯,陈根已含绿。
    始知天地仁,谁道风霜酷。
  • 君诗壮且奇,君笔工复妙。
    二者世共宝,一得亦难料。
    我今或盈轴,体逸思益峭。
    有如秋空鹰,气压城雀鹞。
    又如饮巨锺,一举不能釂。
    既釂心已醉,颠倒视两曜。
    吾交有永叔,劲正语多要。
    尝评吾二人,放检不同调。
    其於文字间,苦硬与恶少。
    虽然趣尚殊,握手幸相笑。
  • 尝闻养骐骥,辟恶系猕猴。
    供春新教艺,将军旧病偷。
    聊看缘柱杪,尚想傍崖头。
    更祝南州使,如拳试为求。
  • 来居天王都,常梦苦竹溪。
    乃识高僧趣,不为利物迷。
    海燕乘华屋,区区竟衔泥。
    安知矫翼鸥,岂类断尾鸡。
    性同而质殊,何必庄指齐。
  •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徐熙下笔能逼真,茧素画成才六幅。
    萼繁叶密有向背,枝瘦节疏有直曲。
    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惊俗。
    从初李氏国破亡,图书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窃贸担头由婢仆。
    太学杨君固甚贫,直缘识别争来鬻。
    朝质绨袍暮质琴,不忧明日铛无粥。
    装成如得骊颔珠,谁能更问龙牙轴。
    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长在目。
  • 平生好书诗,一意在抱椠。
    既无鈌云剑,身世遭黮黭。
    耻游公相门,甘自守恬淡。
    妻孥每寒饥,内愧剧剜憯。
    时赖二三友,乞米慰穷惨。
    虽然情怀恶,亦未废诵览。
    如负会稽辱,欲雪效尝胆。
    作文持与人,百不得一颔。
    圣犹嗜好殊,独取菖蒲歜。
    我愚希六义,将使鬼神感。
    譬彼捕长黥,区区只持窨。
    青天挂虹霓,踊跂不可擥。
    太华五千仞,妄学巨灵撼。
    幸且同蛙黾,近乐在井坎。
    苍发况种种,存非卫髦髧。
    吴侯琅玕姿,而来视乱菼。
    凤皇五色毛,曷羡未翅蝻。
    染夏有正采,安用此浅黪。
    乃知叔度陂,万顷见澄澹。
    孟轲患为师,薄劣亦何敢。
  • 晚爱池上清,群峰对檐隙。
    常恐云气生,坐令苍翠隔。
    复绕曲塘阴,映实孤花拆。
    谁知禅者居,来伴使君适。
  • 山水东阳去未去,朋亲苕霅朝复朝。
    更无越相逃名舸,犹看吴王送女潮。
    海燕归齐声满屋,溪梅开过子生条。
    明年十月吏迎处,七里滩前棹奏箫。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03063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