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见利忘义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辨形利;不能写作“力”;忘;不能写作“妄”。近义监守自盗 过河抽板 利令智昏 知恩不报 利欲熏心 见钱眼开 不知恩义 见利思义 背信弃义 忘恩负义 财迷心窍 过河拆桥 唯利是图 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反义见义勇为 见德思齐 国尔忘家 侠肝义胆 富贵不能淫 见贤思齐 仗义疏财 克己奉公 居利思义 妥首帖耳 大公无私 舍生取义 舍死忘生 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用法常常用于批评人贪恋钱财、品德败坏。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结构连动式。例句    (1)这样一来;一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就~;跃跃欲试。    (2)他是个~的小人。英译forget friendship for profit典故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 成语见可而进拼音jiàn kě ér jìn释义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指有把握就行动
  • 成语矫世厉俗拼音jiǎo shì lì sú释义改变颓废的世风 ,鼓励淳厚的民俗。同“矫世励俗”。出处明·唐顺之《莆田林氏先墓表》:“矫世厉俗、捐私奉公、崭崖狷洁之行,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人。”
  • 成语见猎心喜拼音jiàn liè xīn xǐ释义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举。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 ,也想试一试。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遗事》:“(明道先生程颢)又曰:‘五十七时;好田猎。既而自谓已无此好。周茂叔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一日萌动;复如初矣!”后十二年;暮归;在田间见猎者;不觉有喜心。因见果未知也!’” 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近义跃跃欲动 跃跃欲试触景生情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结构连动式。例句金兆梓《炒冷饭》:“现在反应来了;我自然有点‘~’;不免把那陈年的冷饭拿出来炒一炒。"典故北宋时著名的学者程颢,世称明道先生。他从小聪明青年时代在西京洛阳讲学,非常有名气。他的弟弟程颐也是著名的学者,经常讲学,人们称他们为“二程”。后来,他们的学说被朱熹 继承和发展,人们称他们为“程朱学派”。程颐十六七岁的时候,非常喜爱打猎。后来他集中心思研究学 问,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猎了。有一次,他惋惜地对友人说:“打猎 的爱好我今后没有啦!”,有个名叫周茂叔的朋友听到了这话,特地去对程颢说:“你说的话不一定就是如此。千万不要说得那么容易。我看你不是不喜爱打猎,而是把这种心思隐埋起来罢了。说不定哪一天这种心思萌发起 来,你还是会像年轻时一样,高高兴兴地去打一阵子猎的。” 程颢对周茂叔的话末置可否,只是哈哈大笑了一阵。 周茂叔的这席话,在十二年后得到了验证。一次程颢外出归来。 在田野里见人打猎,顿时想起了打猎的乐趣,高兴得手痒起来。但他 忽然回忆起周茂叔说过的话,便硬是压制了要打猎的欲望,径自走回家去。
  • 成语见卵求鸡拼音jiàn luǎn qiú jī释义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 ,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出处《庄子·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例句今徒学语其圣德,而不知圣之所以德,可谓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何其造次哉。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坐忘论》
  • 成语见貌辨色拼音jiàn mào biàn sè释义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那鸨儿是老积年,见貌辨色,见秦重恁般装束。”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指根据对方的脸色行事例句朱世远终是男子之辈,~,已知女儿的心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 成语矫饰伪行拼音jiǎo shì wěi xíng释义关于掩饰 ,行为虚伪。
  • 成语见貎辨色拼音jiàn ní biàn sè释义1 .通过观察脸色来辨别对方的心思。形容为人机灵。
  • 成语见溺不救拼音jiàn nì bù jiù释义犹言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近义见死不救
  • 成语见其一未见其二拼音jiàn qí yī wèi jiàn qí èr 释义知道事物的一方面 ,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 成语脚不点地拼音jiǎo bù diǎn dì释义点:脚尖着地。形容走得非常快 ,好象脚尖都未着地。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七八个老妪丫环,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贼戏弥陀一般,脚不点地,拥到新人面前。” 近义脚不沾地 脚不沾地用法主谓式;作状语;形容走得非常快
  • 成语矫枉过当拼音jiǎo wǎng guò dāng释义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卷四:“石公此论,未为不是;惜乎矫枉过当,遂开后人口实。” 例句盖文人~,有为而言也。 ★清·施闰章《重刻〈何大复诗集〉序》
  • 成语脚不沾地拼音jiǎo bù zhān dì释义形容走得非常快 ,好象脚尖都未着地。同“脚不点地”。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那李嬷嬷脚不沾地,跟着凤姐儿走了。” 近义脚不点地例句近几天来,他都是脚不沾地,身不沾家的。他忙着对各种各样的人解释这样,说明那样。★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
  • 成语见弃于人拼音jiàn qì yú rén释义见:被;弃:遗弃 ,抛弃。被别人抛弃。
  • 成语矫枉过正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释义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 ,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正音矫;不能读作“jiāo”。辨形矫;不能写作“娇”或“骄”;枉;不能写作“往”。近义挢枉过正 过犹不及 矫首昂视 枉矫过激 矫枉过直、过犹不及反义差之千里 恰到好处 差之千里用法用来比喻纠正错误或过失超越了合理的限度;反而变成病害。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结构偏正式。例句纠正错误要实事求是;掌握好分寸;尽量避免~。英译lean over backward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030633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