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杜甫
落景下高堂,进舟泛回溪。谁谓筑居小,未尽乔木西。远郊信荒僻,秋色有馀凄。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睽。吾村霭暝姿,异舍鸡亦栖。萧条欲何适,出处无可齐。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
作品赏析
浣花溪也。此当是上元元年秋作。
落景下高堂
①,进舟泛回溪
②。谁谓筑居小
③?未尽乔木西
④。远郊信荒僻
⑤,秋色有余凄
⑥。练练峰上雪
⑦,纤纤云表霓
⑧。
(此溪上远见之景。《杜臆》:自卜居浣花至此,始溯溪西游。谁谓筑居之地果小乎,特未尽览乔木以西耳。今一望远郊,秋色在目,对雪见霓,斯亦奇矣。)
①越王贞诗:“参差落景遒。”宋子侯诗:“挟瑟上高堂。”
②谢灵运诗:“对岭临回溪。”
③又:“蹑险筑幽居。”
④《诗》:“迁于乔木。”
⑤《周礼》:任远郊之地。
⑥宋王微《咏赋》:“秋色阴兮白露商。”
⑦吴均诗:“练练波中白。”
⑧刘孝绰诗:“秋月始纤纤。”束晳《读书赋》:“抗志云表。”
童戏左右岸,署戈毕提携
①。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得鱼已割鳞
②,采藕不洗泥。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暌
③。
(此溪上近见之事。彼儿童戏逐者,携署得鱼,翻荷采藕,本取鲜美。今乃伤鳞带泥,则是贱其物而乖事理矣。)
①罟以取鱼,弋以取鸟。毕字作尽字解,不作掩禽之毕。旧引《庄子》“毕弋纲罟”,易误。《诗》:“弋凫与雁。”
②《庄子》:“得鱼而忘筌。”
③《晋史论》:事暌其趣。
吾村蔼暝姿,异舍鸡亦栖。萧条欲何适,出处庶可齐
①。衣上见新月
②,霜中登故畦。浊醪自初熟
③,东城多鼓鼙
④。
(末叙泛溪回舟也。日瞑返掉,犹之身老息机,故曰出处可齐。夜酌新醪,而忽听鼓鼙,则归溪亦非安枕之地矣,此章三段,各八句。)
①陆机诗:“出处鲜为谐。”
②张正见诗:“新月半轮空。”
③嵇康书:“浊醒一杯。”陶潜诗:“漉我新熟酒。”
④
【朱注】成都城,在草堂之东,故曰东城,旧指东都者非。《记》:“君子听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出郭
从旧次,编在上元元年成都诗内。草堂在郭外,从城中复归草堂,故有“还与旧乌啼”之句。旧说谓自青城还成都,新说谓从成都往青城者,皆非。前诗云“已右出郭少尘事”可证。古诗:“出郭门直视。”
霜露晚凄凄
①,高天逐望低
②。远烟盐井上
③,斜景雪峰西
④。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⑤。江城今夜客
⑥,还与旧乌啼
⑦。
(此出成都郭外而作也。上四,郭外晚眺之景。下四,郭外夜宿之情。《杜臆》:故国兵马既未可归,他乡鼓鼙又未可去,故还与旧乌作伴。故国,指东都。他乡,指成都。时思明未灭,故蜀常备兵。前诗云:“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可以互证。)
①《记》:“霜露既降。”
②“高天逐望低”,因霜露之气所掩也。薛道衡诗:“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③蜀有火井煮盐者,初以柴火引发,后火起井中,连日不断。远烟,即煮盐之烟也。《蜀都赋》:“家有盐泉之井。”刘注:蜀都临邛,江阳、汉安县皆有盐井。
④《元和郡县志》:雪山,在松州嘉城县东,春夏积雪,《图经》:雪山,在维州保宁县西,南连乳州白狗峡。
⑤鼙,骑上鼓也。
⑥张九龄诗:“江城何寂寞,秋树亦萧森。”凡城郭临江者皆谓之江城,此诗江城指锦江城。如《岁暮》诗言江城,《玩月》诗言江城,皆属梓州,以有射洪江也。客,公自谓。
⑦唐刘垍诗:“无劳拂长袖,直待夜乌啼。”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泛溪》这首作品热度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