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杜甫
简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炉。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壶。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
作品赏析
[注释](1)诗题的意思是:因观赏李固的弟弟画的山水画而请我写的诗。司马弟:李固的弟弟。(2)方丈:传说中海上三座仙山之一。(3)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省。(4)范蠡:春秋时越国大臣,协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之后,泛太湖而去。(5)尘氛:尘俗的气氛。[译文]仙山方丈与茫茫的海水连成一片,天台山总是掩映在烟云之中。在人间我常常看到这样美丽的画卷;然而人老了,只能空闻,不能亲身目睹实景。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容不下我同游;王子乔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载我飞升。这一生只能随着万物飘浮,在哪里能够跳出这世俗的尘氛。
---------------
李固当是蜀人,其弟曾为司马,能写山水图。公至固家,固挂其图于壁,而请公题之也。黄鹤编在广德二年。
简易高人意
①,匡床竹火炉
②。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群仙不愁思
③,冉冉下蓬壶。
(首章,观李氏山水图。上四叙事,下四咏画。高人指李,远客自谓。挂碧海之新图,此倒装句。连山中有绝岛,即蓬壶也。《杜臆》:自己有愁,忽想到群仙之不愁,真得味外之味。)
①《刘向传》:“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静乐道,不交接世俗。”
②《庄子》:丽姬与晋公同匡床而食刍豢。匡床,安床也。张衡《同声歌》,“思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
③徐陵诗:“绀席下群仙。”
其二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①。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②。范蠡舟偏小
③,..王乔鹤不群
④。此生随万物
⑤,何处出尘氛。
(次章,概言山水人物。见山水恨不能亲至其地,见人物又叹不能离俗而去。上下两段,各用一景一情,谓之虚实相间格。赵次公曰:图必兼画舟鹤,故引范蠡、王乔为证。《杜臆》,随物与出尘,此仙凡之别也。)
①《天台赋》:“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
②陆机《董逃行》:“但为老去年遒。”
③范蠡乘扁舟,泛五湖。
④《天台赋》:“王乔控鹤以冲天。”
⑤王洙曰:随万物,即庄子所谓与物转徙也。
其三
高浪垂翻屋
①,崩崖欲压床。野桥分子细
②,沙岸绕微茫。红浸珊瑚短,青悬薛荔长。浮查并坐得
③,仙老暂相将
④。
(末章,详叙山水景物。高浪、崩崖,言山水绝险。桥在水上,岸在山下。珊瑚浸水而红,薛荔悬山而青,俱分配山水。《杜臆》:起势突兀雄伟。中四,皆就细微处形容画家妙品。末睹仙查而望其接引,与前二章结语相同,而出之变幻不拘。)
①郭璞诗:“高浪驾蓬莱。”
②子细,出《源思礼传》,见六卷。
③《拾遗记》:尧时有巨查浮于西海,其上有光若星月,常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名贯月查,又名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谢惠连诗:“并坐相招邀。”
④梁简文帝诗:“相将渡江口。”携注:“相将,相携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这首作品热度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