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国学网>好词名句>句子>成语大全 1.易混淆成语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的事实坏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之事是坏人坏事。2、自鸣得意、自得其乐 都有很得意之意。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3、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前者表示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4、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前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他人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5、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后者仅指自己作出榜样。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8、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都有凭空捏造之意。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9、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后者重在论断正确;10、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都表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但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11、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12、另眼相看、刮目相 都有特别看待之意。表去掉老印象,13、深入人心、耳熟能详 前者指政策等已被人们认可。后者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15、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前者指故事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后者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16、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但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17、如虎添翼、为虎添翼 前者指使强的更强。后者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前者侧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区别,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19、居心叵测、高深莫测 前者指心存险恶。后者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20、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都有没有完成之意。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但前者偏重崇拜。后者重在敬佩。22、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 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但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而且不限于当权者,23、阿谀逢迎、趋炎附势 都有巴结奉承之意,但前者多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24、风言风语、流语蜚语 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但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前者指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形容感受深切;指替别人着想。3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35、死得其所、死有余辜 前者指死得有价值,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过。前者侧重发怒时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多用以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38、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都表示没有私心。前者指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39、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前者指在道义上是不允许推辞;后者指责任无可推卸,这责任是自己应尽的必须承担起来的。40、含糊其辞、闪烁其辞 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之意。前者重在说得含混不清;后者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41、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言语或消息流传得极快。42、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都含有心地光明之意,指胸怀坦白;后者信笺在固执地守旧,43、明察秋毫、明察暗访 前者比喻为人非常精明,44、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之意。前者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密,45、杳如黄鹤、杳无音信 都有见不到之意。前者侧重指一去不见踪影;后者侧重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46、洋洋大观、洋洋洒洒 都有内容多的意思。后者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之意;前者指帐目、嫌隙、隔阂等;后者指对成绩、优点等全盘否定。49、心照不宣、心领神会 都有心里已领会,50、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51、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都形容极其吝啬。但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52、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前者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后者形容景物繁多,后用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前者指思想感情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54、涣然冰释、烟消云散 前者指嫌疑或误解消除;后者指情绪或思想消除。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56、震动天地、翻天覆地 前者可形容声音巨大,后者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57、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得过且过之意。58、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前者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好的、真的。59、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遵循一定程序之意。前者多指按一定规矩和步骤;60、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前者强调互相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后者重在恭顺小心。70、大吹大擂、自吹自擂 都有吹嘘之意。71、目不见睫、目不交睫 前者指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眉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后者指上下眼睑上的睫毛不相交合,形容不睡觉。72、天花乱坠、娓娓动听 都有说好好听之意。前者形容说话十分动听,却是夸张而不切实际,后者形容说话生动,后者指一夜到天亮。74、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后者重在态度。75、起死回生、死里逃生 前者指医生的医术高明,后者形容经历了极其危险的境遇。眼睛看到之意。后者侧重指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影响。77、空前绝后、凤毛麟角 前者指以前没有过,后者比喻珍贵的方才或事物。78、陈词滥调、老生常谈 都指讲听惯听厌的话。后者重在待人真诚。79、莫衰一是、无所适从 前者指不能判断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后者指不知道跟从谁好,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80、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81、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82、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 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但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但前者重在对钱财的轻视。但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85、疾恶如仇、深恶痛绝 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但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86、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前者指发一箭而同时射中两只雕。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后者指做一件事而得到两方面的好处;87、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都表示经常变卦。前者强调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侧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88、匪夷所思、难以思议 前者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后者指很难想象;很难考虑,89、畅所欲言、推心置腹 都有说出自己心里话之意。前者重在尽情地说。后者重在待人真诚;90、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前者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众多。后者指美好的东西太多;91、六神无主、心惊肉跳 都形容惊惧不安。但前者偏重在心情慌乱。后者偏重在心神不宁、不安;害怕不好的事临头,92、徇私舞弊、营私舞弊 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93、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都有作好战斗准备之意。后者重在整个军队排好阵势;但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用于人时有不愿讲话之意,后者重于不敢讲话;95、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都有不能想象之义。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102、跋山涉水、风尘仆仆 都有旅途辛苦之意。而且多用来形容珠宝、货物和书籍。104、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都包办之意。105、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 都有向别人讨好之意。做事凶狠之意。后者侧重做事凶狠。言行荒谬、凶狠残忍;107、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都指没有经过商量或约定而彼此看法、行动一致,后者侧重用来形容人们的动作行为等。前者指独自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强调独特新奇,后者指另有一种风格特色,109、鬼斧神工、巧夺天工 前者指好像鬼神制造;形容技艺精巧,形容技艺精妙;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困苦生活的磨练。111、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都有色彩繁多之意;112、谈笑风生、谈笑自若 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之意,前者侧重谈话时兴致勃勃。多指平时谈话,多用于紧张、情势严重时谈话;前者侧重于神态。后者侧重于表情。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事物的客观规律。115、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都能形容气势汹汹;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并含有傲慢自大之意;116、狗尾续貂、画蛇添足 都有将东西放在后边而不好之意,显得好坏不相称。后者比喻多余的事,反面显得不恰当,117、炉火纯清、淋漓尽致 前者比喻技术、学问达到成熟、完美的境界,前者侧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120、奄奄一息、岌岌可危 前者形容呼吸微弱,后者形容形势危急,121、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之意;侧重于处事手腕圆滑。侧重于应付周到之意;122、扑朔迷离、闪烁其辞 前者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后者指说话吞吞吐吐,但前者多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124、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前者比喻印象不深刻,后者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125、百依百顺、惟命是从都有顺从之意;但前者含有由于感情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126、形影相吊、形影不离 前者指只有影子相伴,形容非常孤单寂寞。后者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侧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指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128、侧目而视、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前者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敬畏的神态,中者指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有重视或歧视的意思;后者指擦亮眼睛,指情况已有变化,已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129、习以为常、司空见贯 都有经常见到之意,前者指习惯了就当作平常的事。强调觉得很平常。后者形容常见之事。136、见利忘义、利令智昏 都表为私利而做坏事。但前者忘义指不顾道义;137、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都指怕招惹是非。但前者作褒义词时重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作贬义词时多指怕惹是非;后者用作褒义词时,偏重指处世待人,用作贬义词时多指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是不讲原则的自由主义的表现。但前者偏重嘴甜;139、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后者偏重在合乎道理,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140、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都可表示清楚记得往事。但前者重在过去情景的再现;后者偏重在记忆像新的一样。141、望风而逃、闻风丧胆 都有听到一点风声就害怕的意思。但前者重在吓得连忙逃跑;142、无隙可乘、无懈可击 前者指没有机会可以利用;后者指没有可以让人攻击,形容找不到破绽。前者侧重见闻广博,后者指把某些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看待。145、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都表示事前做准备。前者重在预防灾祸;后者重在为将来做准备。146、每况愈下、江河日下 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但前者重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后者重在一天天坏下去。147、一笔勾销、一笔抹杀 都含有全部销去之意。但勾销指全部取消;表全盘否定。 2.形容混淆的成语
3.容易混淆的成语200个颠倒黑白颠倒阴阳翻黄倒皁黑白混淆混淆黑白混淆视听混淆是非良莠淆杂马鹿易形束蒲为脯淆乱视听玉石混淆鬻鸡为凤指鹿为马指鹿作马指皁为白众毁销骨 4.混淆视听的类似成语颠倒黑白颠倒阴阳翻黄倒皁黑白混淆混淆黑白混淆视听混淆是非良莠淆杂马鹿易形束蒲为脯淆乱视听玉石混淆鬻鸡为凤指鹿为马指鹿作马指皁为白众毁销骨 5.推荐几组易混淆成语?小编为同学们带来逻辑填空中几组极易混淆的成语,但意思可能截然不同。准确掌握其含义,有助于同学们在考场上快速锁定正确答案。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门庭冷落,没有什么人来往。例1. 填入横线处的成语,回顾网络文学近十余年的发展,尤其是在引入一些商业模式之后,人气徒增,颇有进入西部牛仔时代的味道,虽然极为混乱,(2014年吉林省政法干警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2.不刊之论、不经之谈不刊之论: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言论。不经之谈:指荒唐、没有根据的话。例2.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_____。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_____。(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B.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C.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D.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答案:意思是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通常只能形容人。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以次充好。适用对象一般是物。例3.近年来每逢传统节日、西方节日,都成为互联网商家炒作的卖点,成为那些足不出户的年轻网民“ 6.高考语文容易混淆的成语有哪些
7.混淆什么什么的成语混淆视听 [hùn xiáo shì tīng] 基本释义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