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词分类标签: 励志诗 爱国诗 初中 忧国忧民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 (1)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2)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3)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4)絮:柳絮。

(5)萍:浮萍。

(6)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此诗为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元军元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时,他出示了此诗以明志节。 [内容评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皇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难词注释]
①零丁洋:在广东省珠江口。文天祥被俘后曾经此处,并做诗。
②经:儒家的经典著述。汉代开始以明经取士。
③四周星:四年的意思。从德硝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以全部家产充当军费,响应朝廷号召「勤王」,至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战败被俘,正是四年时间。
④皇恐滩:亦作惶恐滩,本名黄公滩,后以音近讹传。滩在江西万安县境赣江中。
⑤汗青:史册。古代记事以竹简代纸。制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份),称汗青。[url=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5/55c/55c07/55c07031.htm]http://www.china10k.com/simp/history/5/55/55c/55c07/55c07031.htm[/url]


《过零丁洋》这首作品热度为: 7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正气歌
[db:来源]
[唐] 王之涣
[宋] 李清照
[宋] 文天祥
[db:来源]
[唐] 杜甫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先秦] 屈原
[db:来源]
[汉] 汉乐府
[唐] 刘禹锡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唐] 王昌龄
[db:来源]
[唐] 李白
[唐] 王昌龄
[宋] 李清照
[宋] 文天祥
[db:来源]
[宋] 范仲淹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唐] 杜牧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先秦] 屈原
[唐] 刘禹锡
[db:来源]
[明] 夏完淳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唐] 李商隐
[唐] 李商隐
[db:来源]
[宋] 范仲淹
[db:来源]
[唐] 杜牧
[db:来源]
[唐] 杜牧
[唐] 温庭筠
[db:来源]
[元] 马致远
[db:来源]
[宋] 辛弃疾
[db:来源]
[唐] 杜甫
[db:来源]
[宋] 李清照
[db:来源]
[唐] 聂夷中
[唐] 王昌龄
[db:来源]
[唐] 杜甫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唐] 杜甫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先秦] 屈原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汉] 两汉乐府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唐] 杜甫
[db:来源]
[唐] 杜甫
[db:来源]
[宋] 苏轼
[db:来源]
[清] 黄景仁
[db:来源]
[南北朝] 阴铿
[宋] 杨万里
[db:来源]
[元] 元好问
[宋] 李清照
[宋] 王安石
[db:来源]
[宋] 陆游
[db:来源]
[宋] 翁卷
[db:来源]
[宋] 苏轼
[db:来源]
[宋] 杜耒
[db:来源]
[魏晋] 陆机

最新评论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030633号
返回顶部